這幾天幫阿爸整理老茶壺
這些大部分是當年阿爸開茶行時的,二、三十年的歲月了
十七年前,我也到過宜興,親身感受到台灣在紫砂市場舉足輕重的影響力
不料,隨著經濟衰退,紫砂壺在台灣以摧枯拉朽之勢,快速崩解
從此一蹶不振,至今未見起色。
無可諱言,紫砂為器,因其特殊的土質結構,能有益於茶,
故被譽為“天下茶具之首”四百餘年來一直是茶人的最愛,
在那風光年代,甚至有“價比黃金”的傳說。
由於人們對於紫砂的認識局限在茶器具的範圍之內,
談它的泡茶功能、養壺效果、裝飾之美、造型多變、甚至是精工程度,
這些都是紫砂貴為樂道之處,但紫砂的本質究竟是甚麼?
一般製陶技術都是採用拉坯成型,
但紫砂由於原料不同,工作泥較為乾硬,不適合以拉坯方式成型,
而是以圈泥條方式,演化為泥片鑲接、拍打成型,
其難度較高也富有藝術趣味,
故其韻味也與其他拉、捏成型的陶瓷品大異其趣。
一般拉坯成型的陶瓷器,創作者可以在拉坯過程中,依心念隨意創作
,或高或矮、或肥或瘦,這種偶然的改變,可能產生傑出和唯一的作品。
但紫砂的創作卻絕無這種可能,作品必須透過精心的設計,
才能逐步體現,通常創作者在構思蘊釀後,
會把要創作的壺畫成設計圖或以塑泥方式作成實體,
接下來便要精量尺寸,以便製作輔助工具,這些工具非常繁複,
分別以竹、木、角、鐵、牙等材料製成,幾乎每一個弧度,每一條線飾,
每一個接角都有專門的修飾工具。
由於壺式是自己設計,所以工具製作不能假手他人,
紫砂泰斗顧景舟就曾說:「不會做工具,就不能做壺」,
這些工具件件製作精良,觸感溫潤,簡直就是另類的工藝品,
通常紫砂作者習慣一次做數把壺,如未能達到預期效果,就再做第二把,
直到滿意為止,只有工藝技巧已達爐火純青者,
才有可能一次就達到自己滿意的作品。
紫砂器的另外一大困境, 紫砂工藝是優雅、獨特而值得保存,這是不爭的事實, 透過茶文化和生活緊密結合的優美工藝品,作者如果可以不亂造, ●參考文章 季野 紫砂可有未來
在於學界對於他的傳統工序流程及價值,亦所知有限。
紫砂器的優美規律性,是所有陶瓷器中最好的,除了紫砂可以益茶,
裝飾手法最多樣、愈用愈美、造型最自由多變,這些優點世人皆知。
但紫砂壺亂象也早已在過多不良的商業行為中,
將這項傑出的工藝,推向沈痾積病的深淵中,
讓真正的愛壺人感到心痛和惋惜。
業者能從文化角度多加著墨關懷,
而消費者能在充份的知識支撐和合理的市場機制下取得紫砂產品,
紫砂的未來尚有榮景可期,否則,紫砂雖不死,但終將沒落和難堪!
留言列表